首页 / 实时资讯 / 谢治宇最新演讲:对A股的整体看法“非常正面”,看好两类机会

谢治宇最新演讲:对A股的整体看法“非常正面”,看好两类机会

3838资料
3838资料管理员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今天下午,兴证全球基金公司举办的2025年中国投资人峰会上,国内众多基金经理参会。作为主办方,兴全基金分管投研的副总、基金经理谢治宇做演讲,对市场的观点和逻辑表达比较充分。

  这是近几年来,谢治宇为数不多对市场公开表达、相对详细的分析和观点。

  小雅总结谢治宇的观点如下:

  1,对A股市场的整体看法”非常正面”,但过程会可能比较波动。

  2,从海外来看,美国关税带来极大变局,目前对中国的实际关税税率基本回到1900年以来最高水平。

  不仅税率高,美国关税想实现的目标,和2018年也有很大不同。比如,希望制造业回流,贸易赤字不那么大,但美国过去多年享受了好处,世界经济秩序已然形成,美国想扭转贸易逆差的状态,达到自己的目标,基本不可能。

  但关税的极大变局,一定程度上也会会重塑战后国际经济秩序。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可能会得到很多潜在的未来权益。

  3,从自身来看,中国也在较有利的环境里:城投债风险得到控制,房地产已见底,虽不会再像原来那么繁荣,但也不会再拖累经济,产能过剩问题也在向好。

  另外,由于过去的定力,很多政策工具没有使用,这反而成了优势:预留了未来使用这些工具的空间。

  4,从微观企业来看,还有两个很值得期待的发展点:

  (1)科研投入加大,科研有大突破,一些国内传统高端制造业也出现差异化发展;

  (2)一些企业出于避税和发展需要,在海外做本土化布局,有望成为跨国型企业。

  5,眼下,A股市场估值很低,加上分红回报意识增强,向下有估值托底,加上有经济见底和政策的积极信号,A股向上有弹性,投资功能在增强。

  6,看好的投资机会:1,低估的港股;2,半导体等新兴领域。

  以下是兴全基金分管投研的副总、基金经理谢治宇的演讲实录。

  非常欢迎大家来参加我们的峰会,今年峰会是4月底5月初开的,这也是公司一年一度最重要的会议,所以我们很早就开始构思内容。

  但是,4月初我们把心里的稿子撕掉了一份,4月后半月的每一天晚上大概都要撕一份,到最后,不撕了,就这么办吧。

  为什么我开始要讲这个话题呢?其实我的看法大概也就在刚才的段子里。我们现在要知道,无论是内外形势,还是经济接下来要面对的挑战,我们都处在未来来看非常动荡的时候。

  但是,从另一角度来看,拿我自己举例,与2018年相比,虽然老了好几岁,但心态也成熟了非常多,我们不会再担心,到每天凌晨2点钟起来看看出了什么事,现在一般早上6点钟起来看,或者9点钟,也就够了,这是其一。

  其二,通过后面的介绍,我们会发现,我们应对的措施和手段会比以前多很多,包括很多心理层面的建设,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接下来要面对的动荡。

谢治宇最新演讲:对A股的整体看法“非常正面”,看好两类机会

  当然,从我最后的结论来看,虽然我们接下来可能要面对很多的风险和波动,但是我们对整个市场的看法还是相当正面的。

  国际经济秩序面临重塑:

  美国问题积重难返,中国潜在增长已现

  不可避免,肯定先讲讲这次贸易摩擦的问题。

  本次贸易摩擦确实明显和2018年有非常大的不同,事实上,如果我们计上所有的豁免,2018年我们真正面对的实际关税税率大概不到10%。但这次,我们可能一开始面对的是号称达到125%的关税,并且美国还要对其他非美国家加征对等关税,实际关税税率基本上要回到1900年以来最高水平。

  并且,美国这一次贸易摩擦有更加复杂的目标,比如增加财政收入、平衡贸易、促进产业回流、债务削减等。这些它希望达成的目标,和2018年我们要面对的目标是截然不同的。

  总结来说,这些事情大概可以归结为,我们要经历战后国际经济秩序的重新塑造。

  在过去几十年里,我们经历的大概都是这样的周期:美国作为最大的消费国,从海外进口商品,通过贸易赤字向海外输出美元;而非美国家向美国输出商品的同时,通过贸易盈余获取了美元,而这些美元又大部分通过储蓄的形式,购买了以美国国债为主体的美国金融资产。

  这个过程最终会变成什么呢?从美联储发的美元,最终变成财政部账面的负债,从实物到金融的过程,构成了过去几十年以美国为中心的整个国际经济秩序的核心。

  而这个过程持续的发展,最终导致了美国内部经济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结构性矛盾。这个矛盾是什么呢?这个矛盾就是制造业比例持续下降,贫富分化持续扩大,同时债务负担持续增加。

  而这些问题,事实上就是刚才提到的所谓“大循环”的最终结果,虽然中间经历过不同的阶段,但随着循环的时间越来越长,这些问题也持续累积,程度也持续的、不断的升高。如果我们看最显著的指标,应该就是美国的赤字情况,未偿国债占GDP的比例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谢治宇最新演讲:对A股的整体看法“非常正面”,看好两类机会

  而美国想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呢?从结果来讲,希望制造业回流,希望贸易赤字不那么大,但这种叙事结构实际上只是片面的,美国更多的调了所承担的责任,而更少提到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特权和收益。

  但作为一个非常成熟的经济体和模式,美国想扭转这样的状态、解决这些问题,达到上述种种目标,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得到很多潜在的未来权益。

  当然,这些结构的塑造和潜在的收益,都要经历非常长的时间,中间的过程也会非常波动,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会持续强调,虽然将来我们有可能重新塑造一个新的结构。

  但这个过程会经过非常长的时间,会经过非常复杂的变化,中间甚至波动会非常大。就像飞机大部分时候会非常平稳地把我们送到目的地,但偶尔也会在天上颠簸得很厉害。

  中国走在正确道路上:

  城投债风险得到控制,地产已见底

  讲完美国的情况,我们再讲讲自己,为什么我们现在的自信,相对来讲比之前会足很多?我觉得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我们走在正确的路上。

  过去这几年,我们确实经历了非常多的挑战,这个挑战有从2018年开始的第一轮的贸易摩擦,有后来的疫情,中间我们还要处理房地产问题、产能过剩问题。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权益投资人来讲,我们确实过得相当艰难。

  但事实上,我们在这个过程里也得到了一些东西,比如城投债务的比例,虽然现在不能说这个问题已经被完全处理完毕,但是,最起码我们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增速。

  此外,整体来看,我们的政府债务久期被拉长,债务利率开始得到明显下降,而这些都是在帮助我们以时间换空间,来使我们的经济结构发生转型的重要手段。

  地产问题是我们这个经济体长期遇到的问题,过去三年左右的时间,我们大家也都非常有感触,我们大概花了三年时间把整个地产的泡沫基本挤干净了。

  到去年底、今年为止,我们基本上可以看到,很多城市的房价已经开始企稳,地产从停滞进入到重新开始运转的过程中。

  虽然我们也不认为,地产行业会回到像以前那样非常繁荣的状态,但是它只要在未来几年对我们的经济没有比较大的拖累,相比过去几年来说,实际上就是非常大的正向作用。

  从去产能的过程来看,我们也可以得到类似的结论。虽然前路还挺长,但我们走在正确的路上。

  我们看到,过去几年,上游行业基本上还是处在产能利用率相对饱满的状态,但中游的一些行业还是有产能利用率偏低的压力。

  过去一年、两年,产能利用率偏低始终是我们持续讨论的问题。我们也发现,一些行业由于供给上的约束,已经慢慢地可以看到变化。

  而且,在我们的日常交流里,我发现对于产能的控制,对于卷度的讨论,这些问题似乎慢慢在形成社会共识,最起码现在大家在有意识地认为,这件事情是影响后续行业发展的持续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半导体领域出现差异化迭代

  一批企业海外本土化带来机遇

  过去几年,我们还可以看到的是,之前很多被卡脖子的领域,科学技术发展上的领域,确实有了很大的突破。我们的研发强度不断提升,和2018年相比,我们的研发投入占GDP比例,提升超过0.5个百分点。

  半导体是我们这个国家目前来看比较受制约的一个行业,也可能是剩下为数不多受制约的几个行业之一。而过去几年,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个行业在迅速的提升。

  同时,我认为,这一次的半导体发展里,可能有一个点相对比较好,除了最先进的工艺制程,我们在一些传统制程的高端产品上,也在持续不断地迭代,持续不断地打出差异化,持续不断地做替代,这些可能都会让这个行业的竞争格局、盈利能力,和之前比较同质化的产业升级、产业迭代产生一定的区别。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还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我们开始有大量的企业做国际化的布局,我们有很多企业在全球不同地方做了不同的产业布局,而这些产业的布局很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帮我们分散了风险。

  就像我们之前讨论的那样,如果我们是唯一一个被收关税的国家,其实很多产业通过产业链转移、通过本地化生产,是完全有能力应对的。这可能是被动式应对美国关税的一步,但这也非常有可能是我们主动应对全球化的另一步。

  虽然大家第一步的反应,可能只不过是应对贸易壁垒,关税保护,因而把产能放到了国外,但客观上来说,这帮助了很多企业进一步本地化生产,进一步将产品做成本地化产品,进一步让这些企业变成了跨国型的公司。

  我相信,最终我们应该有大量企业会变成跨国型公司。

  这也是我们对于政策的看法,过去两年,我们一直觉得,要有政策应对经济的持续压力,而我们的政府一直保持了强大定力,现在是政府可以开始兑现这些定力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工具箱里还有非常多的工具。

  如果这么来看,其实过去两年的保持定力,反而在现在是非常有优势的一件事情了。

  长期看好A股的几个理由

  最后,我讲讲权益市场的使命与机会。这个话题其实稍微有一点高,但从我的角度来看,权益市场的定义在过去一年时间里确实出现非常大的不同。

  之前,我们的市场承担的更多是企业融资的需求,从去年开始,我们更多强调权益市场对于投资者来讲能够提供什么,它如何能够更好地从投资的角度提供一个新的可以持续的范式。

  我们认为这种转变,最起码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讲是非常有意义的:

  第一个角度是,对于科技的投入,或者说凡是带有风险属性的、科技属性的行业,通过资本市场的融资进行发展,一般来说,效果相对来讲会好一些,这个市场能够承担的风险和波动相对会更大一点。

  第二个角度,我们的居民储蓄长期缺少合理的能够投资的方向,有足够能力承载投资的底层资产比较少。之前的房地产可能承担部分这样的责任,但随着我们转型升级的结束,这件事情可能也进行到了末端。在现阶段看来,资本市场确实有一定的可能性,作为底层资产承接投资。

  同时,从价格角度来说,这个市场确实具备这样的能力。其中核心在于,经过过去几年时间,我们的估值水平现在还处在历史上非常偏低的水平。

  我们前面讨论了很多关于美国的事情,如果我们真的相信国际秩序的重新设定,我们相信国际经贸领域秩序的重新设定,以及将来A股加港股的市场,确实会变成一个国际化市场,那么这种国际化市场能够承载的、吸引的资金体量一定会比现在大很多。

  从这些角度来看,它由于估值水平既具备了向下的保障,又具备了可能的向上的足够弹性,因为确实有很多具有吸引力的资产。

  从现在的角度来说,我们认为最起码有两股力量对这个市场非常重要,一股是以科技为代表的力量,我们确实始终处在一个科技创新的重要周期里,我们面对着AI带来的对于每个行业的改变,这部分能够带来的是未来可能的向上期权。

  同时,我们又可以看到,过去几年我们开始非常强调对于分红的要求,对于股东回报的要求,我们确实看到了,如果一个公司能够长期给投资人提供稳定的分红回报,并且分红回报率有一定的吸引力,其实它的价值在过去多年已经开始慢慢体现。

  并且,如果这样的分红率能够持续,我相信在未来的很多年里面,这股力量也会被长期的体现出来,这件事情也始终在给市场定价。

  所以当这两类资产在给市场重新定价、重新估值的时候,我相信这种有价值的资产的整体水位是在不断抬升的,这也是为什么我刚才说,对于整个市场上的看法,我们还是相对非常正面的,虽然可能中间会有很多潜在的波折。

  看好的两类资产:

  低估的港股和半导体等成长性行业

  从看好的领域来说,其实也基本上就是我刚才讨论的这些话题。

  第一,整体上我们认为,A股和港股的市场估值水位都还相对低,特别是港股市场还有很多低水位的公司。

  有些公司的价值,是通过它的高分红体现出来的,有些是通过它的企业治理体现出来的,有些是通过它未来的可能性体现出来的,不只是单一维度的低估。如果和它的价值比起来,大部分都是低估。

  第二,我们还是看好一些产业上有不断突破、不断变革能力的行业。

  比如像半导体这样的行业,它会在未来的很长时间里持续进步,出现国产替代、甚至在未来进行全球竞争的能力,因此这些新兴领域也始终是我们一直看好的领域。

  基本上我就想和大家分享这么多,谢谢!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