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信号积极明确 金融机构真金白银彰显信心
4月2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
对此,券商、公募基金、险资等纷纷表示,这体现了中央对资本市场的高度重视,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将走得更深更实。展望后市,将继续加大A股布局力度,用真金白银彰显信心。
券商:实际行动力挺股市 塑造长期资本优质回报生态
◎记者王彦琳
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释放了非常积极的政策信号。
券商表示,这彰显中央对资本市场的高度重视,资本市场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后续“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的增量政策有望加快落地,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此外,多家券商以“真金白银”力挺股市,陆续推出股份回购计划或股东增持计划。
“活跃资本市场”传递积极信号
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认为,相较此前“稳股市”“活跃资本市场”的表述,本次会议提出“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表明资本市场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
华西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李立峰表示,资本市场已成为稳预期的重要抓手,“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相关增量政策值得期待。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章俊表示,近期多重因素冲击全球金融市场,投资者避险情绪显著上升。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内生韧性较强,政策应对具有前瞻性,A股市场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意味着在稳定的基础上,未来须进一步活跃市场,这也是“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在资本市场层面的映射。
中信建投政策研究分析师胡玉玮表示,“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的表述传递出积极信号:一方面,这将有助于稳定投资者信心,吸引更多资金流入资本市场,提升市场的流动性和估值水平;另一方面,活跃的资本市场能够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功能,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
券商增持回购潮涌动
多家券商还以“真金白银”力挺股市,彰显对A股市场长期投资价值的看好。4月以来,已有财通证券、国泰海通证券、中泰证券、国金证券、东方证券、长城证券、国投资本等券商或券商母公司推出股份回购计划或股东增持计划。
国泰海通证券预计回购金额为10亿元至20亿元,回购价格上限为26.35元/股,回购的股份将用于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
东方证券回购金额预计为2.5亿至5亿元人民币。回购股份用途包括但不限于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减少公司注册资本等法律法规允许的用途。
此外,国投资本回购金额预计为2亿元至4亿元。财通证券拟回购股份金额为1.5亿元至3亿元。中泰证券拟回购金额为3亿元至5亿元。国金证券拟回购资金的总额不低于5000万元(含)、不超过1亿元(含)。
从回购价格来看,多家券商采取溢价回购。例如国泰海通、国投资本、国金证券的回购价格上限均为董事会通过回购股份决议前3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150%。
还有券商大股东出手增持。长城证券公告称,基于看好国内资本市场长期投资的价值,对公司未来稳定发展的信心及公司价值的认可,公司控股股东华能资本拟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公司股票,拟增持金额不低于5000万元且不超过1亿元。
增量政策值得期待
券商普遍认为,活跃资本市场的增量政策有望持续落地,“政策组合拳”将推动资本市场资源配置、价值发现等核心功能充分发挥,进一步激活资本市场活力。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表示,下一步,政策或从四方面发力:
一是优化企业上市、挂牌融资制度。支持优质科技型企业发行上市,遴选一批优质、合规科技企业上市典型,让居民分享到科技企业成长带来的收益。
二是持续增强稳定股市的战略性力量储备。在中央汇金发挥类“平准基金”功能的基础上,研究推出真正意义上、更加制度化、透明化的股市平准基金。进一步优化稳市货币政策工具,提高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三是持续鼓励长期资金入市。推动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的实际投资比例逐步靠近投资上限等,加速形成鼓励长期价值型投资的市场环境。
四是推动企业积极进行并购重组。支持上市公司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强链补链等实施并购重组,优化存量上市公司质量,包括优化重组“小额快速”审核机制、落地重组股份对价分期支付机制、放宽对募集资金用途的监管等。
西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叶凡表示,活跃资本市场,有五个着力点:一是通过特设金融工具的使用,稳定市场的资金面;二是通过有效的干预机制防范非理性波动;三是通过社保扩容、险资松绑、个人养老金“纳新”等,引入长期“活水”;四是对特定品种试行交易制度改革,降低交易摩擦成本,提升交易的活跃度;五是制度层面深化改革,拓展“互换通”“债券通”覆盖范围等,加快双向开放步伐。
险资:看好A股核心资产 谋划加大权益配置
◎记者何奎
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
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多家险资机构权益投资负责人获悉,自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和权益投资比例上限提高等政策落地后,保险公司持续就加大权益资产配置进行谋划布局,选股时将考虑尽可能贴近上证50指数成分股等A股核心资产,同时关注银行、交运、公用事业、通信服务(电信运营商)、医药等行业。
自今年初金融监管总局批复开展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以来,试点累计规模达上千亿元,当前仍有险资机构希望进一步参与试点。“我们正在研究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以更好地加码二级市场权益资产。”一家大型寿险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保险公司可将其纳入长期股权投资,平缓市场波动对业绩影响。
作为长期资金的重要代表,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的一举一动都有着“风向标”作用,通过观察今年一季度险资调仓换股动向,可以一窥其配置思路。
Wind数据显示,一季度,从持有行业证券数量来看,险资对医药生物、钢铁、家用家电、国防军工等板块的持有个股数量有所上升;从持股数量来看,险资加大对国防军工、轻工制造、家用电器等板块的配置;从持有个股情况来看,险资机构持有的城建发展、唐山港、铜陵有色、招商公路等股份数量有所增加。
展望后市,险资机构普遍持乐观态度。
上海一家大型险资机构权益投资负责人表示,近期美国“对等关税”扰动全球市场,不过市场已完成对极端情绪的纠偏。
上述负责人说,从配置角度来看,维持稳定红利为主的配置策略,关注银行、交运、公用事业、通信服务(电信运营商)、医药等行业;在选股时将考虑尽可能贴近上证50指数成分股,以最大程度借助政策资金流入来稳定组合价格波动。其中,对于医药行业的中长期超配策略保持不变,因为医药行业中期处于库存周期和产能周期双拐点,未来财报表现可持续得到验证。
资本市场还有望迎来数千亿元增量资金的支持。“资产端收益率承压与负债端分红险转型,保险资金具备入市的主动诉求。偿付能力松绑后当前险资权益增配空间充足,预计未来3年保险资金每年入市增量资金约6000亿元至8000亿元,其中配置高股息3000亿元至4000亿元。”国金证券认为。
国金证券表示,金融监管总局适时提升险企权益配置比例上限、积极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充分彰显了监管部门稳市场、强信心的决心。保险资金配置的本质是寻找和负债相匹配的核心资产,实现绝对收益。低利率叠加“资产荒”背景下,以股息补票息是保险公司的必然选择,未来高股息是权益配置的重要方向。
公募:资本市场更“稳”更“活” 积极把握结构性行情
◎记者聂林浩王彭
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
公募基金普遍认为,政策在“稳”的基础上强调“活”,释放了非常积极的信号。展望后市,多家基金公司表示,将继续加大A股布局力度,在科技、消费等领域把握结构性机会。
推动资本市场行稳致远
路博迈基金首席市场策略师朱冰倩表示,“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的表述,体现了非常积极的政策基调。“稳定”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前提,只有市场稳定,才能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保障投资者的基本权益;“活跃”则是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活跃的市场能够提升资金配置效率,为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渠道,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会议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表示,这释放了三大核心信号:一是政策力度加码,财政货币政策协同发力,明确加快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直接支持实体经济;二是结构转型提速,聚焦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培育,推动产业链高端化,彰显高质量发展决心;三是风控与改革双线推进,提出化解地方债务、优化房地产存量收购等风险防控措施,同时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扩大服务业开放,兼顾短期稳预期与长期制度优化。
看好科技、消费等结构性机会
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信心,公募基金正以“真金白银”积极行动。不少公募基金在今年一季度进行了明显加仓。例如,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交银瑞和三年持有期混合权益仓位为93.4%,较2024年底的72.49%提升20.9个百分点;兴证全球欣越混合A权益仓位为89.28%,较2024年底的68.59%提升20.69个百分点;招商丰盈积极配置混合A、东方红中国优势混合、平安优质企业混合A、华商领先企业混合、华安策略优选混合A等基金的权益仓位均有显著提升。
4月以来,多家公募基金公告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例如,博时基金发布公告称,基于对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将于近日运用固有资金合计6500万元投资旗下权益类公募基金。鹏扬基金公告称,于4月8日运用固有资金1500万元申购旗下鹏扬成长领航混合型基金A、鹏扬数字经济先锋混合型基金A、鹏扬产业智选一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A,并随后于4月9日继续运用固有资金1500万元投资上述3只基金。4月28日,方正富邦基金公告称,于4月25日出资500万元认购旗下方正富邦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ETF,并承诺至少持有1年以上。
展望后市,多家基金表示,将继续加大A股布局力度,把握市场结构性机会。
在李湛看来,未来有六大机会值得关注:一是科技创新板块,例如人工智能、半导体、机器人等硬科技领域,关注技术突破与政策催化;二是消费升级板块,如文旅、医疗养老等服务消费,以及智能家居、绿色家电等新型消费;三是基建与城市更新,专项债支撑基建投资,城中村改造带动建筑建材需求;四是房地产转型,存量房收购政策优化下,物业运营、保障房供应链企业或受益;五是绿色经济,如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聚焦技术迭代与全球化布局;六是资本市场改革相关板块,如债券市场“科技板”创新、统一大市场建设、稳定市场政策或利好券商、物流龙头及科技型中小企业。
景顺长城投研团队看好科技领域的投资机会:DeepSeek的突破为AI应用场景发展提供了条件,当前AI产业高景气或仍在早期阶段,未来从算力、云计算等基础设施到应用环节有望逐步兑现盈利,仍是中期投资的重要主线。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发表评论